2020年第5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文章指出,要针对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完善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加强卫生应急人才队伍建设是尤为紧迫而重要的任务。这不仅仅是应对当下疫情的需要,更是近年来世界各地重大传染病疫情和自然灾害频发形势的迫切需要。
一、我国应急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
2002-2003年爆发的SARS疫情促使人们思考如何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当时就提出“要做到及时预警、有效应对层出不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业化、训练有素的人力资源是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由此提出了中国应急体系人才培养的话题。2019年初,在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的指导和监督下,由中国现代教育研修中心、新兴际华应急产业有限公司联合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30余家院校和20余家单位及企业共同发起成立应急与安全校企合作联盟(创新中心),加快应急安全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目前,经过艰苦努力,全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果,但也暴露出我国在重大疫情防控体系和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方面存在的短板和不足。而其中加强应急管理人才培养,是提高应急管理水平的关键环节。
长期以来,国内部分高校设置了应急管理的专业方向,但只是一个挂靠在公共事业管理、消防、安全工程等学科的培养方向,并未发展成独立的学科和专业。今年2月,应急管理学院建设全面启动,19所高校获批建设应急管理学院,5个高校的应急管理、应急技术与管理相关专业获得教育部备案和审批。近期,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下设应急管理二级学科。6月20日,国内最早成立应急管理学院的暨南大学主办“中国之治:制度优势应对新冠疫情挑战冲击”研讨会,围绕应急管理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发展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度研讨。各类应急人才培养体系正在快速构建,科学完整的应急人才培养体系呼之欲出。
二、应急服务与人才培养的探索与经验
新冠病毒的传播速度、影响程度和防疫成效,既和新冠病毒本身特性有关,也和各国不同的社会文化有关。在抗疫过程中,全球每天都产生大量与疫情相关的信息,这些信息既包括病情,也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国情信息。不同国家和文化之间大量疫情相关信息的甄别和传播考验着国家外语应急服务水平。特殊的全球疫情大环境赋予了国家外语人才新的责任与担当:要建立外语服务迅速响应机制与应急外语服务保障机制,增强快速反应与高效服务能力。
日前,天津外国语大学成立天津市应急外语服务“一基地三库”,即天津市应急外语服务人才库、应急外语服务人才培养基地、应急外语服务研究院与应急外语服务多语种语料库实验室,进一步加强应急外语人才培养,建好应急外语人才的“蓄水池”,切实提高应急外语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天津外国语大学“一基地三库”应急外语服务体系为建设各类应急人才研究及培养机构,也为构建应急人才培养体系做出了先行性积极探索,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有益经验。
三、中国亟需构建完整的应急人才培养体系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但世界走向多极化是一个逐步演进的过程,瞬息万变、千变万幻的世界政治、经济、文化乃至军事形势将长期存在,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速度和灵活的应变能力,更需要大批既能够应对全球性或地区性挑战,又能够科学处理国内各种突发事件的各类应急人才。
目前,新冠疫情仍然在国外快速蔓延与传播,国家越来越认识到应急卫生人才、应急外事人才、应急安全人才、应急外语人才、应急管理人才、应急法治人才等系列应急人才培养的急迫性,科学完整的国家应急人才培养体系亟待构建与实施,高等教育必须肩负起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历史担当之应急人才的伟大使命。
中国应急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施,既为国内突发及应急事件提供人才支撑,也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深化国际应急合作与交流,凝聚起战胜国际突发紧急事件的强大合力,为世界贡献中国力量和中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