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考资讯 人才需求 关于应急管理人才培养的思考

关于应急管理人才培养的思考


作者:小编


应急管理一直是政府应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一个基本职能,近年来,随着应急预案、应急管理体制、应急管理机制和法制建设为中心的研究深入,加强应急管理人才的培养已成为重中之重。各单位应针对应急管理的特点,开发应急管理人力资源,建立培养一支素质优良、结构优化、规模适当、布局合理、专兼并存的应急管理人才队伍,为应急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人才保障。

        1.应急管理的特点

        应急管理是应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过程中,为了降低灾害的危害,达到优化决策的目的,基于灾害的原因、过程和后果的分析,有效汇集相关资源,对灾害进行有效的预警、控制和处理的过程。应急管理具有以下特点:

        1.1突发性。突发是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主要特征。在应急管理实践中,即使制定了比较详尽的应急预案,但由于事件的突然发生,相应的应急管理应该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以什么样的工作方式开展救援以及事件的后续发展如何调整都难以事先做出精确的判断。

        1.2公共性。应急管理所要应对的是突发的自然灾害和突发性事件,可能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管理预警机制予以应对各类事件,因而具有明显的公共性。

        1.3准确性。突发事件发生后,应急管理人员应尽快找到导致事件发生的原因,并确定有针对性的处理方案,最大程度降低灾害对社会和公众产生的负面冲击和消极后果。这就要求应急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精神,以保障应急处理方案的准确性、可行性、合理性和科学性。

        1.4复杂性。突发事件往往相互关联、相互交叉,一件突发的公共事件可能和其它类别的事件同时发生,或引发次生、衍生事件,这就加剧了灾害事件应对和决策的复杂性;另一方面,突发事件除了造成直接损失外,还可能产生广泛而复杂的间接影响,这样应急管理就会更加复杂。

        2.应急管理人才的能力要求

        应急管理工作的特点要求应急管理人才除了具有应急管理专业能力外,还应具备风险判断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决策能力和协作能力以及责任意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等多方面综合素质能力,才能适应复杂的应急管理工作需要。

        2.1专业能力。应急管理工作的专业性和复杂性要求应急管理人才必须掌握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同时具备专业精神和专业素养,才能保证应急处置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2判断能力。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突然性要求应急管理人才具备风险意识,能对各种风险进行有效分析,对可能发生的风险保持足够注意,能在第一时间对已经发生的灾害做出风险判断,对其严重程度和可能产生的后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并能随着事态、环境、条件的变化及时调整,做出科学的判断。

        2.3适应能力。在应急管理中,要求应急管理人才在进行应急处理时,必须对陌生的、变化的、甚至是极端恶劣的环境应表现出较高的适应能力,能够在不同环境下正常工作,否则难以执行应急管理任务。应急管理人才的适应能力包括应对多变复杂环境的灵活度、控制能力、反应能力和决策能力。

        2.4执行能力。执行能力即履行职能和完成任务的能力,应表现在落实决策的力度和实现组织战略目标的程度,包括领悟力、操作能力、整合资源完成任务的能力。在应急管理工作中,执行力差将影响应急工作的正常开展,甚至会造成巨大损失和严重后果,执行能力的水平关键在于完成任务的效率。

        2.5协作能力。应急管理工作本身具有高度的协作性,任何一项应急任务都不可能靠一个人完成。因此,应急管理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协作和沟通能力,具有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能与他人共同配合圆满完成应急任务。

        2.6责任意识。面对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导致的灾难和危机,应急管理人才应具备强烈的责任心和责任感,正确对待灾害的理念,对危险和复杂环境的耐心和镇定以及承受力等心理素质,都可表现出应急管理人才的责任意识。

        3.应急管理人才培养的思路

        根据我国应急管理的特点,以及对应急管理人才的要求,培养应急管理人才应从人才规划、人才选拔、人才培训等方面入手,构建符合应急管理工作特点,有利于应急管理人才培养的管理机制,有效开发应急管理人才资源是提高我国应急管理水平提高应急决策能力的根本保证,也是培养应急管理人才的必然要求。

        3.1做好应急管理人才资源规划,提高前瞻性和预见性。

        目前,我国应急管理工作面临严峻的形势,自然灾害处于多发频发期,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公共卫生事件防控难度增大,社会安全面临新的挑战,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形势面临更加复杂严峻的形势。这种形势决定了我国对于应急管理人才的需求量会也来越大。因此,对于应急管理人才的培养要有前瞻性和预见性,针对应急管理工作的特点,结合现有应急管理人才资源的状况,遵循应急管理人才的成长规律,对各行业应急管理人才需求进行科学预测,为应急管理人力资源的开发提供支撑,以满足应急管理工作发展的需要。

        3.2做好应急管理人才的选拔,培养高层次应急管理专业人才。

        由于应急管理的突发性,所以在应急管理人才选拔时,既要考虑应急管理人才的短期需求,还要顾及长期应急管理人才的缺口。在应急管理人才选拔时,不仅要有专职的应急管理人才,还要培养一支合格的兼职应急管理人才队伍,构建有效合理的应急管理人才储备机制,避免在应急响应机制未启动时选拔大量的应急管理人员而造成浪费,同时还可以留出缓冲时间对后备应急管理人才进行培训,提高应急管理人才的能力。

        目前,我国应急管理人才队伍缺乏高层次、专业性人才,特别是复合型应急管理人才严重不足,所以,在应急管理人才选拔时,应当把优化队伍结构,建立层次合理的应急管理人才梯队放在首位,加大高层次专业应急管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力度,扩大人才选用视野,以各行业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带动应急管理人才队伍的整体发展。

        3.3做好应急管理人才的培养,宣传培训应急管理知识和技能。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开展应急知识普及活动和必要应急演练、新闻媒体进行预防与应急知识公益宣传、各级各类学校应急知识教育都做了规定。近年来,部分高校和科研院所纷纷成立应急管理研究及教学机构开展应急管理学术研究和人才培训工作。然而规定和培训并没有落实为制度化和具体的培训方案,经过培训的应急管理人才数量和质量与现实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各类型各单位在应急教育中的优势和作用还未发挥出来,还未形成系统的网络培训。

        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结合应急管理工作特点,制定出制度化、体系化、科学化、有针对性的应急教育培训方案。在应急管理人才培养方面,应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不仅要进行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培养,还应该通过实践和模拟训练,提升风险识别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和处置能力。重视高水平、高层次应急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和高校的资源优势,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成果,既要培养高水平的应急管理研究型人才,又要培养高层次的应急管理应用人才。

        在大众应急管理知识教育和普及方面,应尽快建立纵向的应急管理知识培训网络体系,提高公众的危机认识能力、自救能力和管理参与能力。

        

        3.4做好应急管理人才激励机制,建立有效的应急管理人才保障体制。

        针对应急管理工作的特点,我们应尊重应急管理人才的需求,对现有应急管理人才制度进行梳理、设计,建立系统的应急管理人才保障机制。建立有效、可行、公平的应急管理绩效评估系统,提高应急管理人才的生活水平,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对兼职、涉险、救援的应急管理人才应建立有效的保险计划,并发放风险津贴,改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建立应急管理人才保障机制,提高精神激励层次,设立单位功勋奖制度,增强他们的成就感和荣誉感。

        3.5构建应急管理人才多元参与应急响应模式,维护应急管理人才的合理利益。

        应急管理人才有效的多元参与应急响应模式必须基于各行动主体在应急管理中拥有合理的利益。维护既定利益或实现预期利益构成了多元参与主体的行动动力。只有合理的利益界定,多元参与主体才能主动参与、自动响应、自愿合作。通过跨部门、跨行业进行有机的整合进行应急管理过程,才能妥善解决和维护做好应急管理人才的合理利益。

        3.6建立应急管理人才交流机制,提高应急管理人才的开发和利用效率。

        我国应急管理涉及的部门多,层次多,应急管理人员结构复杂,没有形成有效的专兼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应急管理人才效用的发挥,造成了人才的浪费。因此,建立应急管理人才交流机制和有效整合就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我国现状,一方面应开发应急管理人才数据信息库,建立跨地区、跨行业的应急管理联动机制以及人才调配协调机制,在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中实现同一目标、统一领导、统一调度,充分发挥应急管理人才的效能。另一方面要建立与职能相匹配的应急管理人才配置机制,加强应对灾害事件的职能配置。其次各单位、和行业应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必要时能够有效动员社会应急管理人才,维护国家稳定和公众利益。